|
案例:这家公司如何用阿米巴激活员工阿米巴经营模式就是指将我们的企业组织划分成各个小集团,小部门,像一个一个的企业一样的能够独立的存在,并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制进行运营,并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方式。如何用阿米巴激活员工呢?阿米巴咨询公司分享以下阿米巴案例: D公司是一家集面包、月饼、粽子等烘焙类食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国知名企业,年产值近20亿元(2013年为18亿元),是国内最大的保鲜类工业面包产、销企业。 该公司拥有16家全资子公司,在全国已拥有12家专业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等12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建立起4万多个零售终端。其中包括许多大型商超,如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乐购、北京华联、华润万家等。公司先后荣获“中国烘焙最具竞争力十大品牌”、“全国糕点月饼质量安全优秀示范企业”等荣誉。 一、现象简述 (1)人才储备严重脱离企业发展战略 公司五年内准备新开10~15家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资子公司,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甚至找不出一个可以随时调用的厂长或子公司的负责人,人才储备与公司战略严重不匹配。 (2)成本意识淡薄,从来不算账 因为经济效益一直不错,所以公司没有对单个产品、客户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细分算账,其中有些产品是亏损,或有些生产月份是亏损的。公司每年总的是盈利,但自己也不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类客户是带来利润的客户,哪些产品的利润高。 (3)公司人员流动性不高(太过稳定) 很多人是毕业就在公司干,没接触过外面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因此,在事情的执行力方面不错,但真正有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的人很少,团队缺少主动创造和思考问题的人才。 (4)太过平稳,员工激励不够 公司员工本地人多,且稳定性高,因而都想稳定而不愿考虑长远。对公司而言,也就不愿意做长远一点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设计,连预算都没做。对员工的激励不痛不痒,多劳多得和按劳分配的机制表现不明显。 (5)组织扁平化但职能发挥不够 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身兼多重职能(总部的职能和分子公司的职能,甚至总监做经理的事,经理做主管的事),职责分工较多交叉,虽然没有太大的扯皮现象,但也未能起到相互促进和齐心协力提升组织绩效的功能。 长期的怠倦和守成的管理机制,没有发挥组织的活力。一些部门的职能不健全,如研发部门和采购部门,研发思路和策略采购完全掌握在老板的手中,部门负责人无法发挥部门的功效和职能。 (6)授权体系没有建立 对分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的管控上,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完全依在位人的能力和职位的高低来确定经营分公司、子公司的职权,导致某些分公司、子公司的负责人权力过大而出现失控状态。 (7)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 如公司对标准工时没有概念,对产品系统没有明确的定价机制。 二、原因分析 (1)人才短缺且无经营意识 人才引进方式不多且对人才的要求不明确,某些方面还存在偏执的认知。没有系统的培养人才机制,只是师傅带徒弟式传统模式,人才的经营意识不强。 (2)战略规划能力弱 没有目标意识和机制,对员工的管理是顺其自然的放羊式发挥。如只对考核市场增长率,在北方市场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且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无法引导销售人员和部门对营销进行经营性管理和系统性思考。 (3)员工创新和独立性差。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停留在执行的层面上开展工作。 (4)绩效考核等激励手段和机制不健全。 (5)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浪费严重。 虽然由于单位利润率较高,以至在如此浪费工时、原材料的基础上还有不差的利润,但如果实行阿米巴责任制之后,成本下降的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为什么不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呢? 三、阿米巴解决方案 (1)诊断调研。对包括总裁、子公司总经理、各级总监、经理和员工在内的60多人进行访谈,充分了解公司的现状和历史沿革,并阅读现行各项管理制度将公司的问题挖掘出来。 (2)组建阿米巴项目组织并订计划。成立阿米巴项目推进委员会,明确委员会成员及职责分工;制订阿米巴项目详细的推进计划和实施纲要,为后面的项目推进打好基础。 (3)阿米巴组织划分 根据公司的组织特点并遵循“全盘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阿米巴咨询团队对整个集团进行阿米巴组织划分的统一规划,但选择沈阳公司首批实施,然后将实施经验推移到集团其他15家子公司。对已经具备阿米巴组织特征的则成立阿米巴组织,对不具备的部门则缓实行。 沈阳公司以成巴的组织有:一级巴的销售系统和生产系统。一级销售巴(利润型)又根据职能、客户、区域等共分为3个二级巴、17个三级巴。一级生产巴(成本型)又根据生产大工序分为5个二级巴,39个三级巴。 不具备成巴条件的组织有: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研发部、采购部、物流部等,暂时按预算型职能部门处理。 (4)阿米巴费用划分 梳理财务科目。 阿米巴财务科目与传统的会计科目不完全一样。传统的会计科目一般分成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制造费用和财务费用等项。阿米巴经营会计需重新进行组合科目,一般只分成两大类:巴内费用和巴外费用(分摊费用)。 巴内费用是阿米巴组织日常产生的费用,能及时记入阿米巴组织的费用,此费用在数量和时间上应有一定的要求,如时间跨度大或金额过高,也会采用分摊的方式进行费用记入。 巴外费用(分摊费用)包括:总部各职能部门的费用、上级巴组织的费用等。 建立费用分摊规则。 该公司各阿米巴组织进行费用分摊的维度有:销售额、人员编制、产能、资源占比等。 费用分摊规则中应遵行: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费用分摊的层级分别是:集团控股公司—各片区(沈阳和大连片区)—各分公司、子公司—一级巴(营销巴和生产巴)—二级巴—三级巴等。 (5)阿米巴交易定价 定价即经营,定价系统是阿米巴会计中的核心。有了内部交易定价方能实行内部交易。首先确定生产巴跟销售巴交易的内部定价;其次确定生产各工序间的交易定价。 (6)阿米巴运营实施 阿米巴资源划分。对各阿米巴的场地、设备、人员等进行确定和划分。 明确阿米巴组织职能。 确定各级阿米巴负责人。除三级巴长实行竞聘制,一、二级巴长目前只适合任命制。 阿米巴运营改善。阿米巴系统运营的重点是进行改善,因此,对各阿米巴数据的校准,对阿米巴改善的方向、改善的方法、改善的工具等进行指导和培训,以发挥阿米巴系统真正的作用。 四、阿米巴实施效果 (1)找出单位时间产出的关键“单位” 此前计量生产面包工价的单位为“重量”,即A面包的重量为50克,B面包的重量为25克,则B面包的生产单价为A面包的两倍。但也许B面包的生产工序比A面包复杂,因此这种计价方式极不科学,后来通过工序分析、计时,确定以“工时”为计价单位,解决了困惑该改善多年的不公平现象。 (2)实现从单位工时“效率”到单位人力成本“效益”关键转变 此前由于片面强调生产效率,而且生产部是以面包个数为计价单位,因此生产部只愿意生产单位时间产量最多的面包,但此类面包对于公司而言却不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后来通过产品性价比优化,实行内部交易,公司从销售到生产都愿意从事性价比高的产品,实现了从“效率”到“效益”的关键转变。 (3)定量评价 从2014年11月—2015年4月,由此前的增长率8%上升到37%,其中大部分来自新渠道。生产巴的利润(按标准成本)由上一年度每月亏损54万元,转为赢利24万元/月。 (4)定性评价 企业总体评价:阿米巴系统经过半年多的打造,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销售人员主观能动性大大加强,在现在渠道市场占有率达87%的饱和状态下,积极拓展新渠道,向非保鲜类面包渠道进军,硬抢下几个市场。接下来将用同样的方式方法继续拓展新渠道。各级员工学会了算账,节约意识大大加强,利用数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