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实践研究院
中国最权威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实践研究机构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私董会]探索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路

8月2日,来自广东、深圳、佛山、南海、东莞等地,涉及地产、化工、制造等多个行业的31位民营企业家共聚佛山南海电力大酒店,探索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路。快速发展的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继续做大做强还是聚焦裁剪?业绩下滑已久的企业要如何扭转?初创企业重要的是产品还是用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当天思想碰撞带来的思维突破和升级吧!

[私董会]探索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路

扩大战略背后暗藏的“失控”

今年要在某市新开13家门店的连锁经营目标,进行刚过一半,企业明显出了异常情况,第一季度现有门店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进入第二季度后,门店业绩下滑速度并未改变,甚至从7月份开始,部分门店首次出现亏损。


做大做强可说是国内企业共同的目标,而李哲贤博士在之前的私董会中多次强调:“做大做强是愿景,但要做大做强,前置条件是保持企业高收益!”企业要发展,前提是要具备生存的能力,而生存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收益能力,即高利润率。企业缺乏盈利能力,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或因决策失误销量降低,或负债过高,或成本失控……亦或有的会归结于外部经济环境整体下降趋势。

[私董会]探索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路

佛山某连锁品牌董事长张总提到今年导致业绩下滑的几个事件:一是春节期间为了与竞争者抗衡,打了一次价格战,虽然销量增加,却也带来畅销品脱销、利润下降等问题;二是之后盲目跟风市场,由于对顾客需求理解偏差,增加不符合目标客户的新品,结果自然是营业额持续下降;三是春节过后,人才流失率明显增加,企业陷入了“迷失”状态


李哲贤博士并没有急着为“迷失”的张总提出解决思路,而是让在座的其他企业家提提大家的看法。观点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价格战不一定就不对,只是打价格战的度和方式的把握,二是产品品类的增加需要做好用户调研。也有认为不应该轻易做价格战的,应该聚焦特色产品的,说法不一。


李哲贤博士对这个企业家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需要企业认真思辨,是求大而全、遍地开花式的发展,拥有多少区域、多少营业额作为衡量标准,还是拥有多少顾客忠诚度、拥有多少绝对优势作为衡量标准?聚焦需要智慧,裁剪需要勇气!毕竟企业的资源是有限额,集中资源打攻坚战才能攻下最顽固的堡垒,最后才能建立企业活得更长的坚强堡垒!

[私董会]探索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路

二是重点打造团队,目前企业的团队缺乏忠诚度,忠诚度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二是企业的希望是否让员工了解到,三是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机制的问题。一流的企业,要先把意识拉到一流,再把标准拉到一流!


执行力提升也是团队最关键的点之一,团队对结果的追求热情和努力程度决定了战略的执行落地成效。“百分百的意愿、滴水穿石的意志以及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佛利的5R结果管控体系帮助很多企业提升了员工的执行率,这点无可厚非,但由于时间原因,博士将七个凡是提出来,送给在座的所有企业家:


凡是工作,必有目标

凡是目标,必有计划

凡是计划,必有执行

凡是执行,必有结果

凡是结果,必有责任

凡是责任,必有检查

凡是检查,必有奖罚!

[私董会]探索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路

“止血的外科手术”无法改善过量的生产体制

库存,一直是国内服装企业躲不开的伤痛,通常企业的做法是,当季热卖之后,将库存采取大打折扣的方式进行处理,下一个季节来临的时候,库存又开始堆积,再到季末再来折扣处理,如此恶性循环,甚至影响到了当季新品的销售,因为消费者知道季末一定会打折,于是库存问题更加失控。


东莞某服装品牌董事长景总提出了“库存的痛”,李哲贤博士指出,“止血的外壳手术”无法改善过量的生产体制,解决库存问题,重要的是解决销售与库存之间数据信息沟通畅通的问题。博士的建议是将数据透明可视化,改善业务流程,让员工能清楚了解商品生产的过程,将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让销售结合生产数据,制定销售计划,并根据销售情况进行高精度的生产控制。让员工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从同样的出发点来建立完善的构造


另外,在销售过程中,单品的原价销售率、折扣销售以及剩余货品的相关数据都要被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对于提高计划生产的精确度、改善业务非常重要。


将扁平化进行到底

初创型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模仿大公司,建立很多部门,很多层级,认为这样才专业。每天都会大量的时间在各个层级之间的沟通上,很多事情推进越来越困难。


深圳某科技公司刘总提,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多次提到“有人排队的小餐馆”理论,这也是小米公司管理扁平化的理念起源。雷军认为,小餐馆是否成功的标志是有没有人排队,但很多人没有听懂这个故事背后的深意。


第一,这种餐馆大厨就是老板,并且每天在店里盯着与顾客是朋友;第二定力很强,把产品做好比赚更多的钱重要。而一般的商业思路一定会说,有一家排队搞两家,两家再搞四家,再搞连锁,结果一步一步被商业扭曲了,好的东西越来越少


正因如此,在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就坚持办一家小公司,即使小米已有数千名员工、达到数百亿元的销售规模,但依然是小公司的管理模式,整个公司非常扁平化,就只有三级:创始人-主管-员工,而且,小米公司不会让部门或团队无线扩展、扩大,稍微有点儿规模就会被拆分成小团队


李哲贤博士同样强调的是偏平化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初创型企业,会有以下优势:


一是减少了层级汇报、指示等沟通的时间浪费。如果一家公司、一个团队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干活,而是在沟通,就说明管理已经出现了问题,可以考虑引入扁平化管理方式了。


二是无论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快速、彻底地解决问题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管理者充分放权,推动团队高速成长。


一整个下午,企业家们问题不断,在商业模式转型变革的过程中,涵盖企业人才、战略、执行、金融、财务等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李哲贤博士都为企业家们指出了一些解决方向。最后,李哲贤博士还与在座的企业家们分享了无印良品案例,从案例中去总结和学习经验,让企业家们带着问题和方向回去,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实质性问题。


无印良品业绩突然下滑的原因

案例学习

无印良品从1990年成立以后,直到1999年,10年时间业绩一直出现逐年攀升趋势,到了2000年,业绩突然下滑,其原因,总结有以下八条:

1
成功带来的自满情绪

全体职工在经理无印良品的成功之后,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满起来。从未受过挫折的企业发展之路,让大家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以至于变得过度自信,认为不需要向其他公司学习,失去了谦虚的态度和用心做事的优秀品质。

2
大企业通病的腐蚀

在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变得过于庞大以至于僵化的同时,公司过分强调纵向结构组织,再加上第一条原因的影响,以往未出现额问题开始腐蚀无印良品的每一个角落。

3
忘记根本,只顾眼前

仅对业绩下滑采取短期性应对措施,即自始至终都采用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业绩的下落使得很多方面陷入无序混乱状态,例如部长频频更换,或者为了模仿其他公司,改变商品原本的基调,让无视无印良品原则的商品被摆上了店铺的货架。

4
品牌自身的弱化

无印良品在打造品牌上出现懈怠,从而导致品牌自身出现弱化。时代在变化,而无印良品的品牌打造却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故步自封,或者内部根本不存在品牌这样的部门。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无法作为部门及企业的资产共享,更无法积累,打造品牌的部门确实为业绩下滑埋了重大的祸根。

5
店铺开发战略的失败

首先是店铺规模过大。在店铺规模发展到300坪(1000平方米)的时候,还未见不妥,但面积扩大到500坪后,无印良品的业绩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其次是过于急速开发店铺,在店铺数量急增的情况下,全部店铺的总卖场面积也大幅增加了约40%,如此发展,让无印良品的商品开发能力追不上扩大战略,在开店的审查方面也没有设定明确的标准。店铺开发的决定部门所表现出来的“众愚政治”状态,可说是导致无印良品采取店铺开发战略的元凶。

6
社长新旧更替

松井说过:“社长的更替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大的风险”,而良品计划恰恰未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无印良品在卓越的社长离开之后,非但没有立刻巩固公司组织,也没有构建起符合企业规模的组织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便贸然走上了扩大店铺数量以及规模的道路。

7
对专于创造的初衷产生了摇摆

无印良品原本是靠消除“能卖掉就行”这一盈利主义的思想在服装界立足的,但当无印良品快速扩张后,将心思用在想方设法生产畅销商品的时候,原本所拥有的优良品质也就随之消失了,顾客也弃之而去,尽管事态发展严重,当时公司内部早就存在的自满情绪还是促使公司维持现状。

8
优衣库等几大创新劲敌的出现

在主营的商品市场里,新的企业不断崛起,而这时公司整体实力都在减弱,因此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被扩大。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